化学防护服国际标准最新动态对我国GB24539—2009修订的影响
[日期:19-12-28]
化学防护服是用于防护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服装。我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大国,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,截至2015年底,全国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近29万家,从业人员近千万。一旦发生事故,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极大,如2015年天津港“8.12”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,遇难165人,核定直接经济损失68.66亿元。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,还存在氰化钠等剧毒化学品,因此在救援过程中,亟需了解不同场景环境下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,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救援措施和防护方案。
其中,化学防护服作为保护人体体表面积最大的个体防护装备,型式繁多,涉及多种材料、技术、工艺等,如何基于不同作业现场化学品的危害程度,从化学防护服的防护性能、使用性能和舒适性等角度进行科学、合理的选择与使用,确保使用人员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,其核心在于了解与掌握化学防护服的相关标准。
同时,化学防护服标准也是支撑和促进产品发展的关键。近年来,国际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与发展日趋活跃。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,完善我国化学防护服标准体系,服务与推动我国化学防护服产业高质量发展,积极参与国际竞争,在日后的文章恒星中,华通将重点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入手,比较分析我国标准与ISO标准的差异,同时结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在化学防护服标准化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,对我国化学防护服标准的完善与发展提出建议。